“穷人银行”还贷就有奖 “穷人银行”还贷就有奖
创办者穆罕默德·尤努斯说: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
格莱珉银行的发起人正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、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兼格莱珉银行信托基金常务理事穆罕默德·尤努斯博士。“就我本人而言,我不是特别鼓励慈善行为。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前,尤努斯的观点令很多人费解。然而,随着数百万穷人从格莱珉银行获得贷款并脱去贫困,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小额贷款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在多方努力下,远在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邮采访。
“穷人银行之父”出身富裕家庭
提起银行家,人们也自然会想到“富有”二字,但作为格莱珉银行总裁的尤努斯却坦言,自己不是富裕的银行家。“本人不持有银行股份,我只是银行的员工而已。”尤努斯是一名很富有的孟加拉人的后代,据他介绍自己的故乡位于南亚的孟加拉国,虽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,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。从1964年至1972年接受了8年西方经济学教育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,尤努斯从美国回到了家乡,在吉大港大学任经济学教授。
回国后尤努斯很快发现了一个让他无法释怀的现象:周围几乎都是穷人,这令一直生活在富裕家庭的他备受震撼,在此之前,他看到的更多的是美食、鲜花和各式各样的娱乐消遣。至此,这个整天沉浸在“高雅的经济学理论”中的大学教授,有生以来头一回产生了惧怕授课的心理:“我教授的经济理论对周围生活没有任何的反应,我怎么能以经济学的名义继续给学生讲虚幻的故事呢?”他质疑自己:“我想从学术生活中逃离……去发现有关穷人生活的那种实实在在的经济学。”
带着困惑,尤努斯到一些村庄展开调查发现,孟加拉有许多妇女会做漂亮的竹凳,而做一个这样的竹凳仅需25美分(1.75元人民币)成本。但因为没有本钱,这些妇女只能从高利贷手中借钱买原料,而做出来的竹凳只能卖给放高利贷者,价格由对方决定,她们几乎赚不到钱。这一发现激发了尤努斯向妇女发放小额贷款的灵感:“我给她们25美分,她们把做好的竹凳卖到市场赚了钱,就能很容易还给我25美分,这个模式就可以持续下去。”“你们借钱给这些穷人,我来担保,如果这些穷人不还我就来还。”1975年初尤努斯找到银行说,2年后,尤努斯决定成立无需担保的“穷人银行”,格莱珉银行从此诞生了。
从银行借钱反当银行股东
按尤努斯设立的规则,格莱珉银行每周发放小额贷款,每5个以上妇女组成一个小组,创收目的的贷款利率为20%,住房贷款的利率为8%,学生贷款利率为5%,艰难成员(乞丐)贷款免息。
“穷人不是我们的客户,而是家庭成员,这是一个基于信任、并且紧密联系的团体,而且借款人还可以根据需要购买银行的股份,每股为1.5美元。”尤努斯表示,现在格莱珉银行94%的股份都是由借款人持有,其中又有97%的借款人股东是妇女,她们可以从银行获得分红。
当记者问“为什么格莱珉银行不像一般慈善基金,在向贫困人提供小额信贷时还要赚钱?”时,尤努斯坦言并不认同格莱珉银行是慈善行为,他说:“如果把钱免费送给乞丐,那么1个月后他可能又回来了,说你是个好人,再给我点吧,所以他永远都是乞丐。而借贷会让他承担起责任并积极摆脱现状,这是慈善事业无法达到的效果。”
“如果格莱珉银行和穷人的小额信贷不能自己谋生,完全依靠别人捐款的话,这就意味着你得靠别人的怜悯生存下去,一旦别人改变了主意或者什么机构把你遗忘了,那么你将无路可退。”尤努斯称从这样的角度出发,格莱珉银行在支持小额信贷方面做出了努力,就像中国古语所说一般,‘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’。”
记者手记
心怀慈悲与智慧
这次对话尤努斯,我表现得完全像个粉丝,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希望能得到一本由他签名的书、希望他到四川来时能再次接受我的采访。
虽然早在他得诺贝尔奖时,就听闻他的故事,但其实他这本《穷人的银行家》,我放在书架上多年都没有读,除了“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”这个头衔外,我对他一无所知。直到采访完后,我才开始读这本书,而此后的两天,我一直被这个孟加拉经济学家和他的故事所震撼。
我觉得尤努斯就像中国的茅于轼,茅于轼也在中国推行过小额贷款的实验,虽然他失败了。他们真正相像的地方,是同样心怀着让经济学知识造福人类,尤其是改善穷人生活的理想,并付出了坚韧不懈的努力。他们是少有的心怀慈悲与智慧,又积极入世,奔走行动的知识分子。 早报记者孟梅
人物简介
穆罕默德·尤努斯,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,格莱珉银行创始人。1940年生于孟加拉国吉大港,曾在吉大综合学院求学。他在达卡大学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。他在1969年获得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,并得到富布赖特基金资助。不久他就回到孟加拉国,并在吉大港大学教授经济学。1976年他创立了格莱珉乡村银行,并开始为贫困的孟加拉农民提供信贷业务。
2010-04-07
|